一、人工呼吸术:
最多用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适于呼吸道无阻塞的病人。如病人口腔有严重损伤或牙关紧闭,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
方法:急救者立于病人的一侧,用一只手托其下颌,使头后仰,急救者深吸一口气,对准病人口或鼻用力吹气。口对口吹气时,宜用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口对鼻吹气时,要将其口唇闭紧,以免吹气时发生漏气。吹气后看到病人胸部括高则停止吹气,放开口或鼻,让病人胸部自然回缩呼出气体。反复重复上述动作。吹气次数成为每分钟10-15次,儿童每分钟20左右。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死亡方可停止。
施行人工呼吸后,如病人皮肤、口唇、指甲的颜色由紫转红,证明有效;如青紫加重则说明无效,应仔细检查心跳有无停止,气道是否通畅,操作动作是否准确。对伴有心跳停止者应同时进行心脏按压。
二、心脏按压术:
无论何种原因致伤病者心跳突然停止时,应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人为地让心脏跳动,直到自主心跳恢复,以复苏生命。
方法:病人仰卧于平坦的床板或地面上,急救者跪或站在病人身体的一侧,解开病人上衣,暴露胸部。用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体的中、下1/3交界处,另一只手重叠在其手背上,两肘伸直,充分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及臀部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使之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对儿童力量宜减半。按压要有规律,不间断也不宜猛压猛松,手不离开胸壁。按压频率为每会钟60-80次。
如病人呼吸,心跳均停止,应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单人抢救,按压频率为80次/分,每吹气2次,按压15次,反复交替进行,操作中断最多不能超过5秒;双人抢救,为一人吹气、一人按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60次,每吹气1次,按压5次,交替进行。每4-5分钟检查一次病人的心跳和呼吸,如未恢复自主心跳,应继续按压,并检查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必要时应在抢救同时,迅速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三、快速止血法
外出血是创伤后主要并发症之一,一次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的1/3时,生命就有危险。出血的种类一般根据损伤的血管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其中动脉出血较危险,易危及生命。
(1)一般止血法:多用于创口小,出血量小的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尽量抬高出血部位,用消毒纱布复盖伤口,用绷带扎紧即可。
(2)指压止血法:直接压迫法:即用消毒纱布或毛巾等柔软清结布,用力按压出血的部位,间接压迫法:用拇指强力压住出血的血管上端(近心端)以阻断血流。救护者应熟悉各部血管出血的常用压迫点,此法简便易行,但仅用于急救,不宜太迫时间过长,随后需要采取其他方法。
常用的体表压迫止血点:
1、面部出血: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前动脉。
2、颈部出血:在颈根部,气管外侧用拇指压迫可触到跳动的颈动脉,但要防止引起血压下降的危险,故应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
3、腋窝及肩部出血:压迫锁骨下动脉,可在锁骨凹处向下向后触及其跳动。
4、前臂出血:压迫上臂内侧的肱动脉并使伤肢外展,前臂抬高。
5、下肢出血:用两手大拇指在出血大腿根部的腹股沟中点搏动的股动脉处用力向股骨方向按压。
6、肘、膝以下出血:在无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前提下,可在肘窝或胭窝处垫一厚棉垫或绷带卷,屈肘或屈膝,再用绷带和或三角巾捆紧。
(3)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的急救包或纱布,填塞在创口内,再用纱布绷带、三角巾等作适当的包扎、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
(4)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较大血管的出血,采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止血者。
方法:用止血带前先将患肢抬高2分钟,使血液尽量回流,然后扎上血带的局部裹上垫布,止血带缠绕于垫布上,适法扎紧,至出血停止。
注意事项:1、止血带宜缠在伤口上方,尽量紧靠伤口;2、不可直接缠于皮肤上,必须有衬垫,可用三角巾、毛巾或衣服等做成平整的衬垫以保护皮肤;3、止血带松紧适度,以出血停止,伤口下方摸不到脉搏为合适;4、时间要适当,每小时(寒冷季节每30分钟)缓慢放松1次,每次半分钟——2分钟,其间如仍有出血,可用指压法止血。5、止血带结扎部位:上臂宜上1/2处,靠下会损伤绕神经;大腿宜上1/3处;前臂、小腿双骨部位因血管从两骨间通过,故不宜用止血带。6、用血压计袖带(气书止血带)最佳,其次可用橡皮管或橡皮带,如现场无上述材料,也可用较宽的布带、绷带等,均可起到止血的作用。
四、包扎法:
包扎是创伤后急救技术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有保护创面,压迫止血以及固定骨折、关节和敷料作用。
任何原因所致的伤口一般都已污染,要防止污染引起局部感染化脓甚至全身感染。不能用于触摸伤口,初次急救时也不宜用药物擦洗伤口,可用75%酒精或2.5%碘酒棉球从伤口口边缘自内向外划圈擦,以擦掉伤口周围的污物,(酒精不可弄入伤口)再用温开水、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清伤口,洗净污物,消毒后包扎伤口。
(1)绷带包扎法:
急求中以软绷带最常用。急救者要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在创面上合部复盖消毒沙布后再使用绷带。开始包扎时可先作二、三圈环行带,以防松弛。环绕肢体包扎时应采取肢体最短的途经绕行并紧贴肢体,绷带不应有皱褶,避免忽紧忽松。应左手拿绷带头,右手拿绷带卷,由伤口低处自左向右、从下到上缠绕,包扎完成时,绷带末端可纵行剪开,交叉打结。
(2)三角巾包扎法:使用广泛、方便、固定效果好,可适用于身体各不同部位和较大创面的包扎。
1、头部三角巾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正中放在前额眉,顶角向后盖过头顶至枕后,将两底角经耳上向后拉扎紧压住顶角,在颈后交充满再绕回前额打结,枕后多余的顶角翻上塞入边缝中。此法适用于头顶部受伤和脑外露者。
2、头部三角枕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结放于额前,底边中间打结放于枕后,然后把底边两端抱紧在下额角交叉,包住下额部,再绕至枕后中央,在底边的结上加结。此法适用于头、面、眼、鼻及下颌等多处受伤者。
3、面部三角巾面具式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打结放于头顶正中,把底边巾盖过面部,将其两底角拉向枕部并上提出拉紧,交叉压住底边后再向前绕至前颈部打结。包扎后在相当于眼、鼻、口处,各开一小孔。此法适用于面部烧伤或有广泛软组织损伤。
4、胸部三角巾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放于胸部下方,围绕胸部至背后,在背后打结;将顶角绕过一侧肩部并用顶角部的系带和底边在背后打结固定。此法适用于胸部受伤。
5、上肢三角巾包扎法:将三角巾平铺于胸前,顶角时对准患肢肘关节稍外侧,屈曲前臂,用三角巾套住患肢,然后将底边两头上捡绕住部,在颈后打结,肘部顶角反折后用别针扣住。
五、固定法:
因各种原因突然发生骨折时,周围的软组织如皮肤、肌肉、神经或血管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并可伴有其他脏器的损伤及全身性变化,在现场急救时,尤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给于及时、有效的固定,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损伤神经、血管、防止闭合性骨折变为开放性骨折。
固定骨折的材料可选用木制或金属夹板及塑料夹板,紧急情况下就地取材,如竹杆、木棒、板、手杖、雨伞、厚杂志等均可。
夹板宜放在骨折处的下方或两侧,固定时为防止移动,要至少包扎缠绕两处,以固定受伤部位上下,两上关节为最佳。为防止皮肤损伤,在硬夹板与皮肤之间应放些棉花或软布作衬垫。如为开放性骨折,应包扎好创口再上夹板。必要时,在伤肢用夹板固定后,再与健侧肢体或身体绑在一起以利更好的固定。
注意事项:松紧度要合适,太松起不到固定作用,太紧会导致手指或足趾发凉,局部皮色青紫,影响局部血循环。
六、搬运法
经过现场初步急救后的创伤或危重患者需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正确的搬运转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或疾病的预后,减少痛苦,降低致残率或致死率。
(1)担架搬运法:
是最常用的一种搬运未能,尤其适用于病情较重,路途较远的患者,如昏迷、休克、内出血、内脏损伤及头部损伤者。常用的有帆布担架,为现成制好备用的。此外,可现场临时制作如绳索担架:用木棒或竹杆两根横木两根,扎成长方型状,绕上结实的绳子即成;被服担架:用衣服、被单或毯子等做成。
将患者移至担架上时,不宜横向搬动,更不能使身体弯曲,尤其对腰背部受伤,疑有脊椎损伤者会因椎体骨折,损伤脊髓造成瘫痪。对颈部受伤者,应在颈部两侧放些衣服,使头部固定,以防止因颈部脊髓损伤致高位截瘫,甚而危及生命。搬运时抬担架者要步调一致,保持担架平稳,上下台阶时,要保持担架呈水平状态。
(2)徒手搬运法
适用于病情较轻,路程较近或现场地担架时
1、单人手抱法:救护者一手托患者背部、一手托其大腿,让其抱住救护者的颈部,将其抱起。适用于上肢动能尚好,但不能行走者。
2、双人搬运法:可让患者坐在椅子上,两人一前一后抬起;两手并排将病人平抱或左右各一,一前一后将病人平抬;两人一前一后,前者站在病人足部,跨在病人两腿之间抬起双下肢,后者站在病人头部,两手插在腋下将其抱在怀内,两人同时缓慢将病人抬起。
3、多人搬运法:急救现场人员较多时,可让多人同时将病人抬起,同步行进。